[字号: ]
当前位置:首页>平台建设>智库支撑平台

两岸青年创业创新行政赋能顾问团在集美成立
2022-04-29
3.jpg

  不了解税费优惠政策?不清楚新办企业如何办理?不明白如何享受人才政策……4月29日,厦门市集美区税务局联合集美区委改革办、共青团集美区委员会、集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0个部门,在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总部顺利举办两岸青年创业创新行政赋能顾问团(简称“顾问团”)成立暨工作室揭牌仪式。两岸青年对于创业创新的相关问题,将通过顾问团直接享受到相关行政部门的服务资源,得到权威、专业的辅导和解答,第一时间获取优惠政策资讯。

  集美区作为嘉庚故里、百年学村,聚集了15家高校,每年约有4万名大学毕业生。同时,集美区是全国唯一拥有2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行政区,在集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常年保持在2000人左右,两岸青年逐渐成为促进两岸经济融合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两岸青年在创业路上面临财税意识较为淡薄、不熟悉相关政策、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顾问团创新“行政赋能”模式,与辖区台湾青创基地、高校代表签订服务协议,推出10项精准帮扶举措,改变以往资源分散、被动辅导、无差别服务的局面,探索资源集约高效、主动指导规划、服务精准直达的新路子,为两岸青年创业创新保驾护航,助力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

  活动现场,顾问团业务骨干针对两岸青年创业者的特点,分享了创业创新中涉及的税费优惠政策、便民办税举措、人才政策申报、商事登记、知识产权保护等。“打包式”的政策辅导受到高校、台青创基地、两岸青年创业者代表的欢迎。

  “以往,我们学校主要是从第三方机构或者创业导师团获取指导,较侧重企业生产经营方面。但创业离不开国家政策帮扶,国家出台扶持政策越来越密集和精准,我们与相关政府部门对接上还存在一定薄弱环节,有时因为信息传输的偏差,没能及时享受到好政策。”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与创业就业处负责人黄宇说,“学校近5年累计入驻项目78个,成功孵化企业46个,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达30多个。创业学生越来越多,对高校扶持学生创业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这个顾问团,我们就能直接对接政府部门,及时获取第一手信息。学生们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生产经营上,节省时间抓住创业初期宝贵的发展机遇。”

  “00后”张夏薇是一名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曾在广州创业一段时间,毕业后打算将经营主体陆续转移到集美。张夏薇说:“集美这边干事创业环境很好,顾问团业务骨干介绍的政策让我清晰地了解、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对创业将大有助益。”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针对创业创新的政策越来越多,一堂课听下来收获满满,更加坚定了我们在集美创业的信心。比如今年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我们就享受了许多税惠红利。”台青李京达创办了鑫京瑞钨钢(厦门)有限公司,在集美区良好营商环境滋养下,企业越做越大,已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然而受疫情影响,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上升,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他算了一笔账,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以来,企业已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征和“六税两费”减半征收共计减免税额13万元,享受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20多万元,此外今年还累计申报出口免抵退税6万多元,多项政策叠加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最后,顾问团代表、集美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所长吴莹琳表示:“辖区目前有超过45%为青年人口,年轻化的人口结构让集美更有活力。我们希望能够将多个部门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联合青创基地和高校,将好政策、好资源精准送到两岸青年手中,帮助他们爬坡过坎,进一步助推两岸经济融合。”

 
[关闭]
版权所有:集美区两岸融合发展中心    闽ICP备20240720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