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集美区台青创业家培训班正式开训。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的回信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集美区针对台湾创业青年和台企二代接班人的特点,与台湾专业顾问机构——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合作,开设台青创业家培训班,搭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交流融合平台。
本次封闭式培训为期5天,30位在集美创业的台湾青年和两岸企业家二代齐聚一堂,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交流。来自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的专家精心准备了《美国硅谷创业与路演策略》《创新创业之路》《在中国市场,你玩转新媒体了吗?》《领导格局:创业的永续发展思维》等课程;还特地邀请了创业成功的优秀企业家现身说法,面对面传授经验……
在本次授课专家之一、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生产力再造事业部总监陈泓宾看来,本次培训与以往相比有三个特点。一是参训学员的身份特殊,都是有潜力的两岸企业接班人和在集美创业的台湾青年。二是学员所在的行业没有局限,既有服务业,也有制造业,面向更广。三是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与深度。比如,《领导风格与思维》虽不是一门新课,但根据学员的特性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从初步管理模式切入,让学员相对容易地了解并掌握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特质、要素、管理心法等内容。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特邀的企业家则是从深度上,与学员分享创业模式、策略管理、组织文化等成功经营必不可少的细节。陈泓宾说,培训班更重要的是搭建平台,引导有潜力的两岸企业接班人和创业台青互相认识,让大家在交流、讨论中互通互融,并推动他们去思考,进而“萃取”出更多的共同连接。
“创业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不仅要埋头苦干,更需要‘抬头创新’。”在《创新创业之路》的现身说法环节,在集创业的台商老前辈之一、厦门建霖集团总裁陈岱桦从“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热爱”“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也能成为明星产业;科技企业守成不变,也能成为夕阳产业”“了解政策,助力事业”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与学员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心经”。同时,陈岱桦还热情鼓励台湾青年扎根集美,与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一起成长成才。
对于本次培训,味友餐饮总经理王鑫感到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创新”二字。专家、企业家们从科技企业到制造业,从产品的选择到打造,为学员们介绍并剖析了很多风口产业,分享了创新创业的新概念、新理念,以及创业过程中需要规避的风险。学员们从中汲取了许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经验,能够更加清晰地去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王鑫说:“除了收获满满的干货,我还很荣幸能与在集美创业的台湾青年朋友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一起交流。集美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台青聚融友好工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次培训恰恰为两岸青年打造了一个相互交流、增进认知、互帮互助的平台。借此机会,两岸创业青年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各自的资源和优势。”
除了味友餐饮的二代传承人,王鑫还有着另一重身份——集美区青年企业家商会常务副会长。王鑫表示:“集美区青年企业家商会原本就有台湾青年会员。我们是‘一家人’,互相之间沟通密切,所有平台资源、信息互通共享。此次培训再次创造了契机,我希望两岸创业青年能有越来越多的交流,更希望有更多的台湾创业青年加入集美区青年企业家商会。而集美区青年企业家商会也将创造更多机会,让两岸创业青年互相实地观摩,互相取长补短,力争在创业创新项目中实现更深层次地相互支持与相互交融。”
手捧沉甸甸的结业证书,来自台湾台南、在集创业的台青代表吴炳璋高兴地说:“我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真的受益良多!老师们讲授的创业策略,分享的创业经验,都让我的创业道路更加清晰,让我对创业成功充满信心。借助这个平台,我还认识了许多在集美区创业的台青以及集美本地的青年企业家,既相互交换了创业心得,又进一步拓展了人脉资源。”
集美拥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已累计吸引1114家台企到集美区投资兴业。自2012年9月以来,为发挥集美对台产业合作的优势和学习借鉴台湾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区政府引进台湾专业顾问机构--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合作设立了卓越创新中心,已对辖区45家企业进行全面诊断,为33家企业进入深度辅导,让企业收获了自我改进、加快创新的良方;举办了7期“集美企业领袖培训班”、2期“创二代培训班”及19期“专题培训班”,截止目前已有918名企业高管参与学习、培训;其间,两岸企业家在理念与心灵的互融互通中结下了浓厚的友谊。2022年1月,集美区重磅发布《集美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行动方案》。本次集美区台青创业家培训班正是落实集美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实施台青聚融友好工程的又一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