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至26日,集美乡村可持续发展研讨培训会顺利举办。
本次活动以“两岸城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在地转化与跨界创新”为核心,汇聚两岸顶尖学者、实践先锋与社会组织代表,通过主旨报告、专题培训、圆桌对话、案例分享和实地考察研讨等形式,创新性地将理论学术研讨与乡村实地现场教学相结合,旨在通过两岸智慧碰撞,推动两岸城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交流与实践落地,同时吸引更多城市资源向乡村流动。
专题报告
著名三农专家、当代乡村建设领军人物温铁军教授以“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突围重构——城乡协同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创新路径”为题作主旨演讲,剖析城乡协同破解资源错配的路径,并结合二十年乡村建设实践,探讨全球化挑战下的本土化突围策略。
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杨贵平则聚焦性别平等议题,通过云南、贵州等地的实践案例,展示女性在气候变化应对与可持续社区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打破传统性别角色桎梏,为乡村振兴注入多元活力。
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及发展中心生态文化部主任刘健芝副教授探讨气候危机与能源问题的应对策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夏林清教授分享县域能人培养的经验;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常务理事韩嘉玲主持圆桌对话。
主题研讨
本次研讨会围绕城乡协同发展主题,汇聚了两岸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乡村振兴的关键议题与实践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周立教授、平和县新建村赖文达书记、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邓启明副院长等专家,分别从养老事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创新、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等维度,深入剖析了两岸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与创新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厦门大学郑庆喜督导员、中国滋根可持续发展项目专家李光对等学者,重点探讨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机制、在地实践经验转化等议题。
研讨会形成了重要共识:两岸应加强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经验互鉴,充分发挥教育创新的关键作用,共同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这些成果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导,更为两岸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实践动力。
现场教学
“引客下乡”实地参访环节于4月26日全面展开。在集美乡村振兴研究院的精心设计下,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分赴苎溪桥、文源山农业园、李林村和田头村四个特色示范点,与当地村委和村民代表交流互动。在苎溪桥,与会专家带领培训对象感受千年古桥文化与现代生态种植的完美融合;文源山农业园的生态种植大棚展示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成果;李林村的城乡结合部发展模式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在田头村,专家和村民代表现场讲解了仙景芋种植与乡村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通过资深专家带队进行实地讲解,参培训对象获得了深度体验,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乡村的落地情况。
实地走访后,集美乡村振兴研究院在田头组织座谈会,并邀请台湾大学张圣琳教授、云林县螺阳文教基金会何美慧馆长等两岸专家,围绕考察案例展开深度对话,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城乡协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