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
当前位置:首页>平台建设>人文交流平台

家在集美 ① 李宜昇:兑山,永远是我们的故乡
2025-03-20
微信图片_20250310162913_爱奇艺.jpg

  “阿朵,这是李氏家庙,里面供奉的是我们的祖先……”在集美兑山李氏家庙,一名男子轻声对怀里的女儿说着。

  他叫李宜昇,来自新北芦洲。从记事起,李宜昇就发现家里的祖先牌位上有“兑山”二字。父母告诉他,李家的祖先来自对岸的兑山,只是年代久远,已经记不清故乡具体所在。但正因为如此,李宜昇从小就对对岸的这片祖籍地充满着好奇。

  机缘巧合,台湾公司派李宜昇来厦门驻点,拓展业务。2018年,办公地点还搬到了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更让李宜昇没想到的是,他通过网络搜索发现,集美就有一个地方叫兑山,与自己心中一直记挂的那两个字一模一样。

  “这里会是我的故乡吗?”当年3月,李宜昇走进兑山。很快,他心中的想法得到了证实:他找到了李氏家庙,看到了族谱;从家庙里的李氏长辈口中得知,清朝咸丰年间,兑山的很多乡亲前往台湾新北的芦洲发展;看到家庙墙上记载着很多回乡捐资的芦洲宗亲的名字……李宜昇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身在台湾的父母,后来还带他们回来认祖归宗。

  “难怪搬来集美之后,诸事皆顺,原来这里是我的故乡啊!”在亲朋好友面前,李宜昇经常风趣地为集美点赞——集美地理条件好,处于厦门的几何中心,尤其是杏林湾这里,离地铁站、动车站、机场、高速都很近;营商环境优,不少两岸企业在这里扎根发展。李宜昇说:“以前在岛内的时候,我们都得上门去接洽客户。搬来集美之后,越来越多客户上门泡茶、洽谈,我们的事业也一路顺风顺水,稳健发展!”

  找到故乡,事业有成,但好事不止成双,在海峡对岸,李宜昇还遇到了心仪的另一半——福州姑娘侯丹丹。那是一个万圣节的夜晚,在朋友拉群组织的一场活动中,两人一见钟情。对于这段两岸恋情,李宜昇的父母起初并不赞成。他们觉得,儿子在集美工作,见面的次数原本就少,再在这边成家,回台湾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不过,侯丹丹对李宜昇温柔体贴,对长辈孝顺乖巧,只去了几趟台湾,就让两位长辈打消了顾虑。2016年11月11日,在双方家人的齐声祝福中,这对两岸佳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婚前李宜昇、侯丹丹就生活在集美,婚后他们更是在集美买了房,选择长期定居在这里,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他们的地方——很多两岸特色活动。李宜昇参加过两岸气排球比赛、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侯丹丹参加过集美区台胞社工服务中心第二期社工人才培训班,夫妻俩一起参加过第十四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庙会等。他们清晰记得,两岸特色庙会设置了丰富而精彩的活动,尤其是其中的两岸婚俗体验馆,吸引不少两岸青年现场体验跨火盆、踩瓦片、拜天地……当时虽然已经结婚7年,但他们夫妻俩还是高兴地一同穿上中式礼服,在传统婚礼中重温爱情的幸福与美好。许许多多的两岸特色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还让他们与两岸青年有了不少交集。李宜昇说:“我们认识了很多大陆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都觉得很亲切。大家原本就是同宗同源的一家人,如果不说,根本分不出是哪里人。”

  如今,这对两岸夫妻已经有了爱情结晶——阿朵。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从3个月大起,就跟着父母在集美生活,学习。李宜昇有空就会抱着阿朵去兑山的李氏家庙转转,清明节时,更是会带着她来祭拜祖先。据家庙里的长辈推算,阿朵是李氏家族的第27代。李宜昇深情地说:“我们的祖先虽然从兑山去到芦洲,但树不忘根,人不忘本,不光是我,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应该记住——这里永远是我们的故乡。”

 
[关闭]
版权所有:集美区两岸融合发展中心    闽ICP202407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