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叫唐以诺,和校园里的很多同学一样围绕着宿舍、学校、食堂、图书馆周而复始。不过,在这位集美大学新生的诸多角色当中,有一个不太一样的身份——台生。
唐以诺从小在桃园长大,虽然高中之前没有任何“登陆”经历,但与海峡对岸的这片土地却有着不解之缘。唐以诺说:“我的爷爷从海峡对岸来台湾的时候,只有17岁。38年后,他再次踏上故土,回首间已是两鬓染霜。爸爸希望我早点‘归根’,不要像爷爷那样等到‘叶落’时。于是,我就回来了。”
高二那年,唐以诺第一次“登陆”,受邀参加海峡两岸青少年海洋科技文化研习营。唐以诺与近百位两岸师生一起探访集美大学、集美人文塔,走进泉州非遗博物馆、五店市等地参观学习,还制作海洋食品,体验帆船活动,深入实验中心、实验室等。其间,他去十里长堤感受了怡人的风景,去石鼓路品尝了可口的美食,和轮机学院、航海学院好些学长学姐交了朋友,加了微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轮机工程学院实习场地里,那台两层楼那么巨大的引擎给唐以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中时期,唐以诺就对引擎相关的事物充满了热情,并在随后的高职阶段,选学了动力机械相关专业。父亲根据学习兴趣与专业成绩,为唐以诺筛选了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集美大学等几所院校。但唐以诺早已“心有所属”。他一直与学长学姐保持着联系,已经对集美大学的学习条件、生活环境等有了深入了解,坚定地希望能够进入集美大学深造。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唐以诺再次来到集美,参加了两岸营队活动。这次,唐以诺不仅自己参加,还邀请了不少同学和朋友一同参与。这次与学长学姐们相处得依然非常愉快,台湾同学和朋友们对集美的人、事、物都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当时,让唐以诺更加高兴的是,他已经得偿所愿,被集美大学录取,成为轮机工程学院准24级新生。
2024年9月,唐以诺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启。与其他同学和部分台生不同,唐以诺是大学时才来大陆生活的,开始时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台湾多用注音,但这里普遍使用拼音,于是唐以诺把键盘调成拼音,每天强迫自己练习,最终在两周内掌握了八九成的拼音……对于唐以诺来说,周围的一切虽然陌生,却又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不仅文化同源,语言相通,饮食相近,这里还有一群热心的同学。无论唐以诺遇到什么困难,身边总有同学热心地伸出援手。
在互帮互助中,唐以诺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在热络相处中,两岸青年对彼此越来越了解,这也帮助唐以诺解开了心中的许多误解。唐以诺说:“在台湾时,经常会听说这边吃的不安全,贼还特别多等等。但来这边之后,我发现这些根本都是没影的事。甚至家里人都不经常打电话过来,他们对我在这边学习、生活很放心。”
“在台湾,这两年不好找工作。”但唐以诺说,他对自己学的这个专业一点都不担心。如果品学兼优,他可以进入卓越班,大四时能去一些大型船企实习,一年后就有机会直接转正;即使进不了卓越班,大四时也会有不少国内外船企来学院招人。这个专业跟就业衔接得很紧密,同学们都觉得挺好的。
“集美路很宽,景很美,人很暖,我很喜欢……”唐以诺信心满满地说,“相信在集美的这段大学生活不仅能让我深切感受到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更能让我学有所长。我的目标是去海上工作。我的人生将从集美扬帆启航,驶向世界!”